
关于咱们福建舰的一个设计细节,最近在网上讨论得挺热闹。
一些外媒,特别是印度的媒体,引用了一位美国前海军上尉的说法,说福建舰有个“致命设计缺陷”。
这个帽子扣得可不小,听着挺吓人。
不过我们仔细去了解了一下,发现他们说的这个问题,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福建舰确实存在这么一个情况。
先说说福建舰让我们骄傲的地方。
前段时间公开的视频里,歼-15T、歼-35还有空警-600这三款核心舰载机,挨个从福建舰的甲板上弹射起飞,那个场面,别提多带劲了。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表现得非常出色,不管是重的还是中等吨位的飞机,都“不挑食”,起飞过程平稳顺畅。
特别是那个胖乎乎的空警-600,感觉还没到跑道头就轻松离地了。
这说明我们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还要好用,毕竟福特号到现在还搞不定F-35C的弹射问题。
夸完之后,话锋一转,那位美国专家就指出了问题。
他说,福建舰的弹射器本身很牛,但甲板的布局却有点糟糕,导致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可能只有美国几十年前尼米兹级航母的百分之六十。
问题出在哪呢?
主要就是二号弹射器和斜角甲板的位置关系。
我们来简单理解一下航母的甲板运作。
航母甲板上有负责起飞的弹射区,还有一块斜着布置的,专门用来降落的跑道,也就是斜角甲板。
最理想的状态是,飞机在一侧降落的同时,另一侧的弹射器还能准备起飞,这样效率最高,我们称之为循环出动。
问题就出在福建舰的二号弹射器上。
当它准备弹射飞机的时候,飞机屁股后面得竖起来一个巨大的金属板,叫挡焰板,用来挡住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
而福建舰的二号弹射器,它的挡焰板在升起后,有一部分会侵入到斜角甲板的降落区域里。
这就有点尴尬了,为了保证降落飞机的绝对安全,降落区域里是不能有任何障碍物的。
这就意味着,当有飞机在降落时,二号弹射器就不能进行弹射作业。
同理,三号弹射器本来就在斜角甲板上,降落时也不能用。
这么一来,在需要同时起降的紧急情况下,就只剩下一号弹射器可以工作,甲板的调度效率自然就下来了。
那么,我们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为什么会犯这种看起来很“低级”的错误呢?
难道连美国五十年前的设计都比不上?
其实啊,这背后是一个“幸福的烦恼”,是一个关于取舍和魄力的故事。
这事儿得从福建舰最初的设计说起。
原本,福建舰计划安装的是蒸汽弹射器,而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电磁弹射。
蒸汽弹射器的结构和轨道长度,比电磁弹射器要短一些。
按照蒸汽弹射器的尺寸来设计,福建舰的斜角甲板和舰体中轴线呈6度夹角,这是一个非常优化的设计。
在这个布局下,二号弹射器的挡焰板刚好在斜角甲板降落区之外,互不干扰,而且整个甲板的利用率更高,船体重心也更合理。
可以说,在蒸汽弹射的方案下,福建舰的设计是相当完美的。
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出现了。
就在福建舰的船体结构都基本建造完成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马伟明院士团队负责的电磁弹射技术,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
当时,在兴城的陆上试验基地,我们的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两条技术路线同时在进行对比测试,经过上千次的弹射实验,结果显示电磁弹射在性能上拥有绝对优势。
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抉择。
这就好比你家房子都快装修完了,突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材料,性能比你选的好十倍,但要用它,就得把一面刚砌好的墙敲掉重来。
你是选择将就着用旧材料,早点住进去,还是为了未来几十年的居住品质,忍痛返工?
海军和设计单位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抉择。
电磁弹射器因为轨道更长,如果硬塞进原来为蒸汽弹射器设计的空间里,二号弹射器的位置就会后移,导致挡焰板侵入斜角甲板。
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修改斜角甲板的角度,比如改成和美军一样的9度。
但这样一来,整个船体的内部结构、管线布局都要推倒重来,福建舰的服役时间至少要推迟好几年。
最后,上面拍了板:未来更重要!
代表着未来的电磁弹射必须上!
至于那个挡焰板的问题,在综合评估后认为,影响是可控的。
这个“不完美”的方案,就成了我们为了追求技术跨越而做出的一个主动选择。
那么,这个“硬伤”的影响到底大不大呢?
其实,我们也不用太担心。
现代海战中,航母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采用的都是“波次出动”模式,也就是集中一段时间全部起飞,再集中一段时间全部降落,起降作业是分开的。
在这种模式下,二号弹射器挡不挡路,根本不影响整体作战效率。
就算真的到了最极端、最紧急的情况,需要一边降落一边起飞,通过智能化的甲板调度系统,暂时避开使用二号弹射器,整个航母的作战效能损失,据评估也不会超过7%。
用这区区不到百分之七的潜在效率损失,换来了领先世界一代的电磁弹射技术,并且让福建舰能够早日形成战斗力,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说到这,我们不妨再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
他们的福特号航母,虽然也用上了电磁弹射,但碰到的问题可比我们这个“幸福的烦恼”要头疼多了。
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可靠性一直达不到军方要求,动不动就“罢工”;维修起来极其复杂,特朗普当年就吐槽说,修它得请麻省理工的教授来,而老的蒸汽弹射器,拿个锤子敲敲打打就能修好。
更要命的是,由于电磁兼容等一系列问题,福特号至今都无法正常弹射F-35C隐身舰载机。
相比之下,福建舰的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在特定情况下的调度优化问题,而福特号面临的,是核心系统能不能稳定“用起来”的根本性问题。
一个是可以解决的“小瑕疵”,一个是让人头疼的“系统病”,哪个更严重,一目了然。
所以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福建舰这个所谓的“设计缺陷”,背后其实是中国军工一次大胆的、充满智慧的抉择。
它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为了更快、更好地奔向未来,在我们第一艘弹射型航母上留下的独特印记。
用一个微小且可控的代价,换来了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和宝贵的时间,这恰恰体现了我们的魄力和务实的精神。
可以预见,有了福建舰的宝贵经验,我们未来的004航母,设计一定会更加完美。
但福建舰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它的这一点“不完美”,反而更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敬。
注意: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我哦。
个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