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是晚明朝廷内部最为激烈的派系冲突之一。其中,阉党对东林党重要人物钱龙锡的诬陷事件尤为典型。钱龙锡,松江华亭人士,作为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在崇祯初年主持逆案审理时秉公执法,因而成为阉党的眼中钉。阉党将其视为东林党魁,企图通过构陷他来彻底打击东林党势力。1629年冬,后金军队大举南下,兵临北京城下。时任兵部尚书的袁崇焕率军勤王,却因崇祯帝误中反间计而被捕入狱。此前袁崇焕曾擅自处死皮岛守将毛文龙,并试图与后金议和,这些行动虽非钱龙锡主使,但他确实有所参与。
阉党抓住这一时机,立即展开对钱龙锡的迫害。御史高捷率先上奏,罔顾事实地将袁崇焕的通敌和擅杀大将之罪强加于钱龙锡。起初崇祯帝尚对钱龙锡有所安抚,但在高捷连番弹劾下态度动摇。次年八月,御史史莖再次发难,诬告钱龙锡收受袁崇焕巨额贿赂,并指控其卖国欺君。尽管钱龙锡在狱中呈交与袁崇焕的全部往来信件以证清白,却未能获得皇帝明察。 阉党为进一步打击东林党,甚至密谋将袁崇焕案扩大为新的逆案,企图彻底清除东林势力。幸而兵部尚书梁廷栋畏惧皇帝威严未敢执行,这一阴谋才未得逞。最终钱龙锡被判充军,直到南明时期才得以平反。与此同时,东林党人文震孟挺身而出,在1630年春上疏弹劾阉党骨干王永光等人。他尖锐指出:一音杂,众音皆乱;一小人进,而众君子皆废,揭露王永光结党营私、破坏祖制的罪行。虽然文震孟的奏章因皇帝偏袒护阉党而未获采纳,但其抗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阉党的翻案企图。 在这场斗争中,内阁首辅温体仁扮演了关键角色。他通过排挤东林党人钱谦益获得皇帝宠信,暗中支持阉党的翻案活动。1633年出任首辅后,他更积极为阉党分子复出铺路,先后试图推举吕纯如、霍维华等阉党骨干重返朝堂。为规避风险,他指使他人出面举荐,自己则在幕后操纵。这些尝试虽均告失败,但充分展现了明末党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终崇祯一朝,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持续不断,成为加速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个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